(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東勝區城區圖。
東勝區旅游資源豐富,地域特色鮮明。近年來,東勝區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為依托,充分發揮旅游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作用,以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讓各族群眾在參與體驗中了解中華民族歷史,領悟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
伊克汗草原。
一是以景區建設抓手,有形促“三交”。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對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萬家惠歡樂世界、秦直道等6個A級景區進行旅游品牌目的地創建升級工作;青銅器博物館、廣稷農耕博物館、漫賴村黨員教育基地掛牌“東勝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點”;以民族特色地區為重點,打造了一批精品鄉村旅游接待企業,建成全國工農業示范點2處,自治區級旅游度假區1家,完成4家自治區星級鄉村旅游接待戶復核。扶持“文旅+”融合協同發展,支支持打造特色非遺旅游、鄉村旅游、工業旅游、紅色旅游、冰雪旅游、研學旅游、休閑度假旅游、文化創意等“文旅+”新業態發展,在項目建設中,對累計完成投資在500萬元以上并于申請年度建成運營的,按實際投資額的10%給予一次性獎勵;對完成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并建成運營的,可按上述標準獎勵或者實行“一事一議”方式予以資金支持。
二是以服務游客為中心,有感促“三交”。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企業”“進景區”工作,切實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景區員工培訓,融入導游解說,讓游客在自然舒適的旅游體驗中接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教育。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市域示范創建行動,以九成宮4A級旅游景區為樣板,通過在景區設立展板、打造宣傳教育陣地、發放宣傳折頁等方式,大力宣傳“三個離不開”“四個與共”“五個認同”思想,講好東勝區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將九成宮打造成為旅游促“三交”進景區示范標桿,景區在2020年被命名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深入落實“非遺+旅游”融合發展政策,常態化開展各類非遺展示展覽進景區、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營造濃厚的非遺文化氛圍。目前,東勝區有自治區級非遺項目1項,市級8項,區級50項。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1人,市級傳承人6人,區級傳承人48人。
三是以群眾為基礎,有效促“三交”。作為全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東勝區持續打造“四季皆景、全域皆景”高品質文旅城市,組織參加了2022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廣泛推介特色產業和旅游商品,促進了旅游與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進步同頻共振。以“暖城鄂爾多斯”為主題,將吃農家飯、住精品民宿、游工業園區、尋歷史足跡、體驗民族風情等納入團隊旅游線路,陸續打造了高原花鹿棲、1980老街區、絨都小鎮等一批精品特色文旅街區,既增加了群眾收入,又讓來自全國的游客和各族群眾在共享文化盛宴中廣泛交往交流交融。2022年,全區共計接待游客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 億元。2023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東勝區累計接待游客萬人次,同比增長%;帶動實現旅游收入萬元,同比增長%。(徐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