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青年網 |
      • 手機客戶端
      • 微信
      您的位置:首頁 > 輿情 > 正文
      “學思想 惠民生” 全民健身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正式啟動
      來源: 中國日報網 2023-08-10 21:32:36


      (相關資料圖)

      中國日報8月10日電 世界冠軍提供健身指導、近百場家門口健身運動隨意挑選、持續3個月的“免費健身卡”……近期,生活在體育館路地區的居民可樂開了花,“一起去社區健身”成為鄰里之間健康生活的新方式。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第十五個“全民健身日”和首個體育宣傳周之際,國家體育總局聯合體育館路街道開展“學思想 惠民生”全民健身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8月10日下午,中央主題教育第二十七指導組,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國永,東城區委書記孫新軍以及總局相關司局、直屬單位、全國性體育社會組織、東城區人民政府、東城區體育局、體育館路街道相關領導出席活動,與多位運動員、市民代表齊聚一堂,參加“學思想 惠民生”全民健身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

      一場由體育館路街道居民代表帶來的廣場舞表演拉開了啟動儀式的帷幕,展現了地區居民熱愛運動、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體育館路街道工委書記秦磊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體育館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弘揚雷鋒精神,以體育文化建設作為社區治理的著力點,弘揚體育文化、完善體育場地設施、打造社區體育品牌,把體育活動融入社區治理,把體育工作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挖掘地區獨有的體育文化資源,大力推動全民健身工作落地落實,為居民持續提供“接地氣、有溫度、易獲得”的雷鋒式體育文化服務,連續13年成功舉辦街道“社區體育文化節”,全民健身工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居民進一步融入社區,關心社區建設,基層社區治理水平有了明顯提升。本次“學思想 惠民生”全民健身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對于進一步增強全民健身意識、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眾身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體育館路街道也將持續引導居民朋友積極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在體育交流中深化友誼、攜手共進,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匯聚社區共治共享新合力。

      東城區副區長佟立志在致辭中說到,全民健身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是是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必將助力營造“體育生活化、健康新東城”的活力氛圍,提升全區人民群眾的體育獲得感和幸福感。東城區將不斷提升“四個服務”水平,與國家體育總局密切協作,弘揚體育文化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全面加速“崇文爭先”,全力做實“六字文章”,不斷開創東城區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貢獻更多體育力量。

      體育總局副局長劉國永在講話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本次活動的舉辦,旨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增進百姓健康福祉。在第15個全民健身日、首個體育宣傳周期間,鼓勵引導廣大居民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輩子。

      啟動儀式現場,乒乓球世界冠軍陸元盛、牛劍鋒與體育館路地區乒乓球愛好者進行了友誼賽,現場氣氛熱烈,許多居民躍躍欲試要與冠軍們切磋球技,叫好聲此起彼伏。談到參與活動的感受時陸元盛說:“很開心能夠參與到全民健身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當中,本次活動給社區居民提供了運動場地和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項目,非常貼近群眾,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p>

      此外,體育總局武術中心還邀請到世界冠軍呂泰東和全運會冠軍馮凱杰兩位老師,現場面向社區太極拳愛好者開始了首場太極拳志愿服務活動的輔導課程,太極拳愛好者跟隨冠軍教練一招一式學習太極拳。“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極好的全民健身項目,在基層普及推廣太極拳,是每一個太極拳人的責任和義務。作為曾經的專業太極拳運動員,現在的太極拳教師,要發揮專業優勢,加大科學指導的力度,讓廣大愛好者“會健身”的同時,也要“健好身”。”馮凱杰說。

      據介紹,國家體育總局“學思想 惠民生”全民健身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將持續3個月,活動內容涉及廣場舞、八段錦、太極拳、圍棋、象棋、乒乓球、籃球等多類別體育運動項目,除此還有科學健身講座、專家義診、參觀體育總局榮譽館等。不僅活動形式豐富、運動項目多樣,還實現了體育館路街道全地域覆蓋、全齡化參與,這場家門口的體育運動“盛宴”,將滿足街道居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極大地推動街道、社區形成“會健身”“健好身”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圖片新聞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8-2023 www.npbk4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都青年網 版權所有
      文章采集互聯網,為了傳遞信息,如有出處與本站無關。 非本站原創,系由網友自助上傳或轉載、采編于其它媒體,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和看法,一切責任由發布者承擔,與本站無關!
      版權文章處理
      聯系方式:QQ  39 60 29 14 2 @qq.com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