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到成都街頭走走看看,城中有園,城園互融,我們常在下一個轉角與藝術不期而遇。
漫步成都天府藝術公園,草木葳蕤,綠道蜿蜒。這里的日與夜,兩重風景,各有味道:白天,年輕人來此“打卡”,逛圖書館、看藝術展、聽音樂會;傍晚,不少人攜家帶口在這兒遛遛彎、看看景。這個兼具時尚感和煙火氣的公園,成為體現成都藝術影響力、悠閑生活感的文化地標。
公共文化空間不斷拓展,藝術美學深入城市生活的肌理。文化設施建在公園內,輕盈親切地融入大眾日常。開放不到兩年的天府藝術公園,何以成為城市地標?深耕地域文化的獨特性、打造建筑形象的辨識度、注重文化共享的參與感,三重特點值得思考。
出水芙蓉境、蜀巷煙火氣、軒外湖水平、窗含西嶺景……建筑場館的匠心設計,在視覺上直觀營造出巴蜀文化獨特的人文氛圍。蜀錦、蜀繡、漆器、竹編等非遺項目,在此奪目綻放。來自世界大運會代表團的外國友人在這里體驗非遺技藝,用四川方言“安逸”表達喜悅之情。藝術雙年展、圖書館之夜、公共文化教育等活動,激活了大眾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基因”,構筑起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會客廳”。集生態性、景觀性與藝術性為一體的文化場景,正為我們描摹未來公園的一種新形態。
城市之美,美在自然生態,更美在人文景觀。賡續歷史文脈,注入時代精神,城市山水氤氳文化氣息。近年來,成都因地制宜,不斷挖掘公園城市的內涵,打造兼具“詩與遠方”的新形態,讓人們擁有更多可以詩意棲息的精神家園。
讓文化流淌于城市的“毛細血管”,對塑造現代城市新景觀具有重要意義。相信,一座座充盈著藝術韻味、審美趣味的城市,將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必將釋放更為自信的發展活力。